close

資料來源:2009/02/02【自由時報  文/邱健群】(作者為嘉義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)

我家的小寶貝夜裡都睡不好,小手總是忙著搓鼻子、揉眼睛、抓耳朵,有時還會抓到生氣大哭,抱起來安撫時

頭還是猛往我的衣服磨蹭,剛開始臉上只是小紅疹,帶著乾乾的脫屑,後來抓痕愈來愈多,都成了小花臉

皮膚粗粗的,隔壁阿嬸都叫他『粗皮仔』……

門診裡,疲倦而焦慮的媽媽一邊述說著小病患的症狀,一邊還抓著小傢伙的兩隻小手,天真的小傢伙在母親的懷裡

還是扭來扭去、磨磨蹭蹭,無庸置疑,這可能是典型的「嬰幼兒異位性體質」

「異位性皮膚炎……?」這位母親看起來更加地困惑了,「異位性體質」俗稱「過敏體質」

對日常生活中某些尋常事物過於敏銳的反應,大至天氣變化冷熱乾燥、小至沐浴衣著,甚至於心情好壞

都可能誘發體內大量的E型免疫球蛋白釋放過度,導致奇癢無比的皮膚炎發作

這種體質跟遺傳有關,大多會隨著時間慢慢改善;簡單來說,小病患的父母在年幼(3個月到3歲大)時

可能也曾經是過敏患者,折騰過自己的爹娘,只是隨著症狀好轉不復記憶

除了等待體質改善(適應環境),還是有些方法可以幫忙。例如剪短指甲、避免產生傷口,改善居家環境

正確的洗澡和肌膚保養方式,哺餵母乳等

灰塵和塵?是常見的過敏原,家中最好讓孩子遠離地毯、窗簾、絨毛玩具、貓狗寵物等

衣物及寢具應為全棉材質,除去與皮膚摩擦的衣物標籤,避免接觸羊毛、尼龍、牛仔布等人造或粗糙纖維

洗澡時間不宜太長,洗澡水微溫約35℃,不要太熱;清潔皮膚選用少量溫和的肥皂(如燕麥的洗劑是很好的選擇之一)

另外,不要過度揉搓,以免洗掉皮膚天然保護脂肪層;沐浴後,在水分未乾前,建議擦上過敏皮膚專用的滋潤保濕劑

以提供乾燥肌膚應有的潤澤;避免使用綿羊油及綿羊乳霜,因為羊毛脂也可能引起過敏

過敏體質的母親懷孕第三期及產後餵奶期間,應避免吃致敏食物,母奶含有豐富的免疫物質

哺餵母乳能降低各種過敏疾病的發生;若母親無法餵食母乳,建議使用低過敏性奶粉

食物中,常見的過敏原除了大家熟知的蝦、蟹、奶、蛋、花生外,研究發現,柑橘和小麥也是名列前茅

哺乳母親和離乳嬰兒應避免辛辣、油炸、燒烤的食物及冰品冷飲;此外住家旁植栽狗牙根(百慕達草)、豬草、油加利

也是常見的花粉過敏原,能避則避之,醫學界也有利用口服「益生菌」以降低過敏嚴重程度的相關研究

根據國內一項臨床試驗結果顯示,病患服用某種乳酸菌一個月後,血清中有較低的IgE和較高的INF-γ濃度

過敏症狀亦獲得顯著的改善,坊間已有含益生菌優酪乳販售,一歲以上皆可飲用(有氣喘者須回溫再喝)

孕婦則以懷孕後期飲用較適當,耐心飲用數個月,能有效改善過敏性疾病

無法由生活獲得改善的小病患,適時的就醫和順從醫囑仍是不二法門

一般門診常用的藥物以外用藥膏為主,根據部位與範圍選擇合適的藥膏,使發炎的病灶達到控制

配合抗組織胺、口服短期類固醇或抗生素,甚至嚴重者需要用照光治療

一般民眾對於類固醇有迷思,害怕一用類固醇會後患無窮,其實類固醇是對抗過敏相當銳利的武器

適時適量的使用能使發炎的病灶受到控制,效果卓著,切忌擅自停藥或增、減藥量

或自行買藥長期亂擦等不當使用,以免產生副作用

一些新的免疫調節藥膏,臨床上也有數年的使用經驗,提供給須長期使用外用藥膏、且不希望依賴類固醇的患者選擇

其他用藥上,有不同的注意事項因人而異,應由醫師針對小病患的個人症狀,適切的診治和建議

最後,也是相當容易被忽略的一點:不論是小病患或照顧的家屬,面對這長期、反覆而惱人的疾病

一定要秉持耐心和毅力,不要給自己和小傢伙太大的壓力,試著把「怎麼沒馬上好」改成「漸漸地好就好」

心得:小baby的皮膚是最敏感的,得時時刻刻注意變化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ndolo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